中国钢铁行业以强大且丰富的产能强力支撑了经济的快速复苏 |
经历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战斗的洗礼,中国钢铁行业用实际行动证明了钢铁行业是中国国民经济的中流砥柱,有定力、有能力、有实力成为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稳定器”和“压舱石”。2020年,在相隔不到3个多月的时间里,习近平总书记两次到钢铁企业调研座谈,体现了总书记对钢铁行业的重视,体现了钢铁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一、中国经济快速复苏,带动钢铁阶段性需求
创历史新高,钢铁生产与钢铁需求同步增长
4月起,中国经济复苏速度远超预期,第二季度GDP同比增长3.2%,远远好于市场分析人士普遍认同的2.5%的增长预期。伴随着全国经济的快速复苏与发展,中国粗钢产量步入快速增长阶段。2020年5月~8月份,各月日均粗钢产量均创历史同期最高值,且这4个月的日均粗钢产量水平在历史上居前4位(见图1)。其中8月份粗钢日均产量为305.95万吨,是历史上单月粗钢日均产量最高值。
粗钢产量的增长源于钢铁需求的增长。3月份起,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各月累计降幅逐月收窄,经测算,4月~8月份各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出现正增长,其中7月、8月份当月投资增速高于2019年同期。钢协对建筑用钢的结构变化进行专题研究,发现住宅竣工产值占建筑业竣工产值比重降至2012年以来新低(见图2),对应着非住宅建筑工程产值占比出现增长。住宅类建筑用钢通常以钢筋为主,非住宅的房屋建筑(如厂房、车站、体育场馆等)用钢、非房屋建筑(如桥梁、隧洞、港口、机场等)用钢通常是钢筋、型钢、建筑用板带材并重,而且这两类建筑的用钢强度明显高于住宅用钢。因此,2020年1月~8月份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速虽然比2019年同期下降0.3%,但由于建筑类别的调整,建筑用钢强度出现了增长。建筑类别的调整和建筑用钢强度的提升,不仅带来钢材需求量的增长,同时带来建筑用钢结构的变化。
建筑类别的调整导致施工强度的增长,突出表现是工程机械设备的需求量大幅增长。如1月~8月份,汽车起重机销量达3.73万台,同比增长22.1%;压路机销量达1.35万台,同比增长12.5%;挖掘机销量达21.05万台,同比增长28.8%;工程机械内燃机销量达62.02万台,同比增长13.22%。工程机械设备销量的增长带动工程机械设备产量的增长,同步拉动制造用钢的增长。工程机械设备制造用钢主要集中在板带材,从而带动板带材产量的增长。
粗钢产量的快速增长,支撑了建筑用钢、制造用钢需求总量的增长和需求结构的变化,同时使钢铁企业钢材库存自3月份起处于环比持续下降的态势。如对钢协会员企业2018年12月~2020年8月份的各月长材库存量、板带材库存量进行对比分析(见图3)可知:从2020年3月起,长材、板带材的库存均处于环比下降态势,其中8月底板带材库存量已经比2019年同期减少了92.17万吨,但长材库存量比2019年同期增加了122.95万吨。会员企业8月底整体钢材库存仅比2019年同期增加了50.1万吨,已经接近常态库存。
2019年钢铁需求增量主要集中在建筑用长材,如2019年钢筋净增产3773万吨,占钢材增产量的比重为35%;剔除重复材因素,占2019年钢材增产量的比重为48%。2020年前8个月,特厚板、厚板、中厚宽钢带、热轧薄宽钢带、冷轧薄宽钢带5类板带材增产量占钢材增量的比重为52%,钢筋增产量所占比重降至16%。这表明中国钢铁行业以强大且丰富的产能支撑了钢材需求的变化,并强力支撑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复苏。
中国钢铁行业是疫情最严重期间开工率
二、 最高的工业行业,强力支撑下游行业的复工复产
1月底~3月初是新冠肺炎疫情最为严重的阶段。在此期间,有序推进复工复产是党中央有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保证经济社会平稳运行的重要举措。党中央、国务院对此高度重视,进行了多次部署。相关部委、各地方政府相继出台各种激励政策,全力支持和组织推动各类生产企业复工复产。
在疫情最为严重的时期,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下称钢协)及时分析国内外经济环境和市场环境,并准确地预判了变化趋势,在此基础上密切跟踪钢铁产业链上下游行业运行态势,重点跟踪并研究下游行业复工复产的进度和实际运行情况,以及对钢铁行业产供销有机衔接的影响。自2月13日起,钢协对工信部已公告的钢铁行业规范企业(独立法人)复工复产情况进行每日监测。2月19日,所监测的钢铁企业炼钢产能利用率为87%,炼铁产能利用率为90.8%;钢协会员企业的开工率为96%,其中长流程钢铁企业都处于连续生产状态(开工率为100%),但大部分电炉企业都已停产。
同期,全国主要工业行业及建筑业的复工复产也在快速推进。如从区域来看,复工状况最好的广东、江苏、上海等一些经济大省(市)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复工率为50%左右。从行业来看,截至2月19日,建筑行业复工率约为30%,机械行业复工率约为60%,汽车行业复工率约为75%,船舶行业复工率约为70%,轻工行业为50%左右。钢铁行业作为国民经济中的基础产业,保持高于下游行业的开工率,对下游行业加快复工复产起到了强大的支撑作用。
在疫情最为严重的时期,钢协始终倡导全行业遵循供需平衡的原则组织生产。一是要按需组织生产,高度警惕供大于求所造成的市场风险;二是要保证供应,在钢材供应总量充裕的情况下,防止在局部地区、个别产品和特殊时段可能出现的结构性不平衡,确保有效保障下游行业复工复产及达产过程中对钢铁需求的阶段性增长。
总体看,在疫情最严重期间,钢铁行业在所有大类工业行业及建筑业中保持了最高的开工率。1月~2月份,我国粗钢产量同比增长3.1%;3月份,粗钢产量同比仅下降1.7%,生产水平同比没有出现大幅度下滑,且保持历史同期较高水平。同时,面对第一季度钢铁需求出现的阶段性下降,钢铁企业钢材库存控制在可承受范围之内,表明钢铁行业保持较高生产水平是理性的,是建立在未来中国经济良好发展预期的基础之上的。钢铁行业在疫情最严重期间保持较高生产水平,不仅向国内外表明,中国经济面对疫情冲击仍然具有巨大的发展韧性,而且向整个社会传递了积极向上的正能量。
三、中国钢铁行业对2020年工业GDP贡献显著
1.从工业增加值角度看钢铁行业对工业GDP的贡献
中国钢铁行业是中国国民经济中的“支柱型”基础产业。2019年底,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资产规模为6.59万亿元,在41个大类行业资产排名中居第6位,且占整个工业资产的比重为5.53%。2019年营业收入达7.07万亿元,在41个大类行业收入排名中居第3位,且占整个工业收入的比重为6.69%。2017年以来,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连续3年成为拉动工业收入增长的主要行业,同时支撑了汽车、机电等下游制造业的发展,支撑了2019年55万亿元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因此,中国钢铁工业增加值保持正增长,特别是工业增加值增速领先于其他行业,对工业GDP增长的拉动作用将是显著的。
从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角度看,2020年3月~8月份,41个大类工业行业中仅有9个行业的各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为正值,钢铁行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是其中一个行业。在这9个行业中,仅有钢铁行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水的生产和供应业3个行业的各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逐月升高(见图4),而钢铁行业又是这3个行业中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走势最好的行业。
从工业增加值累计同比增速的角度看,41个大类工业行业中,有19个行业的2020年1月~8月份工业增加值累计同比增速为正值。在各行业工业增加值累计同比增速排序中,钢铁行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居第3位(见图5),仅低于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烟草制品业。
从工业增加值当月同比增速的角度看,钢铁行业是拉动整个工业增加值当月同比增速从4月份起转为正增长的主要力量,同时钢铁行业是41个大类行业中走势最好的行业;从工业增加值累计同比增速的角度看,钢铁行业是拉动整个工业增加值累计同比增速在8月份转为正增长的主要力量。
2.从万元GDP粗钢消费量角度看钢铁对GDP的贡献
在计算万元GDP粗钢消费量时,本文忽略了现价GDP中的价格因素,直接用每年粗钢表观消费量除以当年的现价GDP。2001年以来各年万元GDP粗钢消费量情况见图6。
据图6可知,2005年万元GDP粗钢消费量达到近20年的峰值;2006年~2017年,万元GDP粗钢消费量呈现逐年下降的态势,2017年降至近20年最低值;2018年至今,万元GDP粗钢消费量呈现逐年回升的态势,2020年上半年已经回升至104.41公斤/万元,已经超过了2015年的水平。这表明2018年以来,我国在GDP增长结构上还是较为倚重基建投资增长,而基建投资的万元投资额对钢材的消费强度要明显高于其他类别投资。
同时,我们要看到,2020年上半年,万元GDP粗钢消费量较2019年提高了9.32公斤/万元,增长幅度达9.81%,这意味着2020年固定资产投资中的“万元建筑安装投资额”对钢材的消费量强度较2019年提高了10%左右。这也是2020年上半年钢铁行业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粗钢产量得以逆势增长且支撑国民经济在第二季度实现快速反弹的重要原因。
3.从钢铁行业收入与GDP的比值的角度看钢铁行业对GDP的贡献
在计算钢铁行业收入与GDP的比值时,本文直接用每年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的主营收入(2017年后用营业收入)除以当年的现价GDP。2001年以来各年钢铁行业收入与GDP的比值情况见图7。
2001年~2011年,钢铁行业收入与GDP的比值呈现逐年上升的态势,而这些年钢材价格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平,如钢材综合价格指数(CSPI)基本都保持在110点以上(见图8)。2012年至今,钢铁行业收入与GDP的比值呈现逐年下降的态势,这主要源于这些年钢材产量虽然保持增长,但钢材综合价格指数(CSPI)基本都保持在110点以下,整体低于2005年~2011年的水平,这意味着钢铁行业以较低的钢材价格支撑了下游行业的发展,并由钢铁行业自身承担了铁矿石价格上涨的成本,这也是钢铁行业对整个国民经济的贡献。我们很难想象如果钢材价格自2012年起一直保持2011年的水平,汽车、造船等制造行业还能否在这些年里保持如此快速的发展,房地产、建筑业还能否拥有如此高的盈利空间。
2020年上半年钢铁行业收入与GDP的比值降至6.98%,仅高于2001年、2002年,表明钢铁行业在抗击疫情过程中,以较低的钢材价格(CSPI100点左右)支撑了固定资产投资的快速恢复和部分制造行业的复工复产。
四、经济增长方式的调整拉动钢铁需求增长,钢铁行业通过满足需求增长成为中国经济应对疫情冲击的支撑力量
驱动世界钢铁业发展的基础动力在于需求,在于需求总量的增长,在于需求结构的变化与升级。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是国家在特殊时期促进经济发展的主要手段。当前中国经济的强劲表现来自于固定资产投资的支撑,从而拉动钢铁需求的增长,带动钢铁产量的增长,同时为世界钢铁业和世界矿业的市场繁荣奠定了坚实的贸易基础。
从GDP支出法核算角度看,最终消费支出(含居民消费与政府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含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和产成品存货)、货物和服务净出口等三大需求决定着GDP增速。2001年至今,各年三大需求拉动GDP增速的情况见图9。
2001年~2013年,资本形成总额拉动GDP累计同比增长的幅度基本都高于最终消费支出(2005年、2007年除外),表明此阶段资本形成总额是拉动GDP增长的首要动力。2013年~2019年,最终消费支出拉动GDP增长幅度高于资本形成总额,表明此阶段最终消费是拉动GDP增长的首要动力。
资本形成总额的主体是有形固定资产形成总额,而有形固定资产形成总额主要来自于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因此,2001年~2013年,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是拉动GDP增长的首要动力。2001年~2013年,资本形成总额拉动GDP增长幅度与最终消费支出的最大差值分别出现在2003年(前者高出后者2.9个百分点)、2009年(前者高出后者3.4个百分点)。其中,2003年,中国遭遇“非典”疫情,通过加大固定资产投资来拉动经济增长是中国应对“非典”疫情的主要手段;2009年,中国受国外金融危机的影响,启动了“4万亿投资计划”,以应对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冲击。在这2个时间节点上,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均出现大幅增长,必然带动建筑用钢需求的增长,同时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中的设备及器具采购额的增长将带动制造业用钢的增长。
2020年,中国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自3月份起,境外新冠肺炎疫情开始扩散蔓延,对全球的社会、生活和经济运行产生了巨大影响,全球范围内的产业链、供应链均受到冲击。此时,中国通过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强化国内经济循环以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不失为发展经济的良策。2020年上半年,资本形成总额拉动GDP增长1.5个百分点,最终消费支出拉动GDP下降了2.9个百分点,资本形成总额拉动GDP增长幅度比最终消费支出高出4.41个百分点,为2001年以来二者之间最大差值。这一方面表明固定资产投资对第二季度GDP增长有着巨大拉动作用,另一方面表明2020年钢铁行业通过支撑固定资产投资需求支撑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复苏。
五、疫情对世界经济发展造成冲击,进一步改变了世界钢铁格局
疫情对世界经济发展造成冲击,自3月起多数经济体的经济发展出现负增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于6月份在《世界经济展望》更新报告中确认:新冠肺炎疫情对2020年上半年的全球经济活动造成的负面影响超过预期,而且经济复苏的步伐将比此前预期的更为缓慢。IMF预计2020年全球GDP萎缩4.9%,而中国将是2020年唯一实现经济增长的主要经济体。
中国经济的快速复苏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了正能量。2020年4月~8月份,中国各月出口总额(人民币计价)同比实现正增长,其中8月份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1.6%,极大提振了世界经济贸易的信心,并为世界钢铁业和世界矿业的市场繁荣构建了坚实的需求基础。
中国钢铁行业中的代表性企业已经走在世界钢铁智能制造、绿色发展的最前沿,中国钢铁行业已经成为世界钢铁创新能力、先进发展方向的主要代表者,是中国为数不多的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大类工业行业。如近年来中国成为全球技术进步最快、环保投入最多、运行效率最高的钢铁生产国,经过疫情的洗礼,这种状态进一步得到加强。当前我国钢铁行业基本实现了焦化、造块、炼铁、炼钢、连铸、轧钢等主要工序主体技术装备的自主研发,大型冶金设备国产化率达95%以上(按重量计算),吨钢投资明显下降。我国已具备自主建设年产千万吨级现代化钢厂的能力,形成了全世界规模最大的现代化钢铁生产体系。我国钢铁技术装备不但基本实现了自主可控,还伴随着“一带一路”倡议走出国门,实现了中国钢铁科技进步成果与世界共享。我国钢铁企业生产的汽车用钢、大型变压器用电工钢、高性能长输管线用钢、高速钢轨、建筑桥梁用钢等钢铁产品已稳步进入国际第一梯队。近年来,为进一步满足下游用户对高端钢材的需求,支撑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和制造强国的需要,钢铁行业紧跟市场需求,在新材料研发和解决“卡脖子”产品方面不断取得突破,一些产品已实现由跟随向领跑的跨越。
中国钢铁行业在世界市场上具有其他行业所无可比拟的体量优势。2019年中国粗钢产量占世界粗钢产量的比重为53.3%,而国内其他40个大类工业行业尚不具备这一整体性优势(注:其他大类行业或许某一类产品产量占世界比重超过50%,但不具备整个行业占比超过50%的体量优势)。中国钢铁行业规模大,钢铁产线类别齐全,基本能够生产所有钢材品种,且能够不断推出新品种,所以我们在应对各类经济挑战、不确定性因素冲击等方面具有巨大的回旋余地,如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中国钢铁行业仅有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受影响,但整个行业运行依然保持了较为稳定的态势,这表明中国钢铁行业具有其他国家钢铁行业所不具备的发展韧性和市场调整空间。
与国外钢铁企业对比,中国钢铁企业在运行成本控制方面具有一定的领先优势。面对疫情冲击,中国以外的国际上大多数钢铁企业,即使是知名钢铁企业,都受钢铁需求萎缩、企业开工率不足、钢铁生产规模受限、铁矿石价格上涨等因素的影响,企业成本高企,从而陷入亏损甚至是巨额亏损的境地。而中国面对疫情冲击,加大宏观调控对冲力度,充分发挥财政、货币、社保、就业等政策合力,围绕“六稳”“六保”政策实施更加精准的调控。各项经济政策陆续落地见效,企业融资环境、经营环境大为改观,各类企业特别是制造企业的财务费用明显下降,资金状况良好,钢铁需求得以快速恢复并实现同比增长。中国钢铁企业为满足钢铁需求增长保持了较高的产能利用率,从而带来了明显的规模成本效应和成本红利。2月~7月份,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累计销售利润率逐月增长,这是在进口铁矿石当月进口均价逐月环比增幅大于钢铁价格环比增幅的前提下实现的。中国钢铁行业累计销售利润率的逐月增长得益于中国钢铁需求的超预期增长,同时与中国多数钢铁企业在运营方面具有较高的系统成本控制水平相关联,这反映出中国钢铁企业综合竞争力的提升。
综上,中国钢铁行业之所以能够以强大且丰富的产能强力支撑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复苏,一方面得益于中国经济特有的制度优势、市场优势、改革优势,另一方面与中国钢铁行业不仅是中国经济发展中的“支柱型”基础产业,更是中国在世界产业链当中的优势产业相关联。多年来,中国钢铁行业立足中国实际,立志产业报国,通过长期锲而不舍、矢志不渝的全面改革与自主创新,从而拥有了产业链相对完整、市场化程度相对较高、技术自主性较强等雄厚的产业基础和产业优势。在未来发展中,中国钢铁行业将进一步培育并巩固引领世界钢铁发展方向的能力,进一步提高满足下游行业需求、保障下游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能力,进一步打造中国钢铁行业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能力,从而为中国经济和世界钢铁的发展做出不可替代的贡献。
|